意昂4注册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自2018級起執行)
學科名稱:運動人體科學
學科代碼:040302
一、培養目標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與理想,嚴格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具備紮實的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掌握體育學、基礎醫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科研方法和手段🦻🏼🐐;能夠把握學科前沿動態與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及跨學科合作研究的能力,對所研究的領域有獨到見解,能夠創造性的研究和解決運動人體科學領域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至少熟練掌握1門外國語,能熟練收集和研讀專業外文資料🧙🏻♂️,具有良好的外語寫作能力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的研究型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規格:
1.熟練掌握運動人體科學的實驗技術👨🏽🦲、測定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論研究和應用能力,能夠組織和進行科研工作,或在實驗室及運動現場進行實驗研究6️⃣。
2.有堅實的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基礎和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善於發現和分析現代運動人體科學的進展及動向,能研究和解決運動人體科學領域相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並有獨到見解和創新。
3.具備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獨立完成運動相關研究領域的高水平研究🧑🏼🎓🖖🏻。具有獨立選取課題👼🏼、提出科研假設、設計科研方案、執行科研計劃🤵🌈、總結科研結果、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
4.具備良好的學術交流能力,並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系統查閱和深入分析本專業的外文文獻,具備外文科技論文寫作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能夠熟練地參與國內和國際學術交流,具備表達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的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人體運動的解剖學原理與動作優化
主要研究運動導致的人體在宏觀與微觀層面上形態結構變化的規律、機製及其應用。具體包括競技訓練與健身運動中的解剖學問題、人體骨骼和肌肉等器官的結構特征與運動的關系、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規律及運動幹預,以及運動中人體動作結構的分析與優化🤾🏿♂️🔫。
(二)人體運動的生理學機製與機能評定
主要研究在運動過程中,各細胞🎖、器官、系統的機能變化及其協同工作的能力和機理,進而觀察其對人體運動能力的影響;同時觀察運動對人體的形態和機能產生適應性變化的影響,並進行相關的身體機能評定,包括有氧無氧能力🏊🏼♀️、力量😾、速度🙎♂️、靈敏☛、平衡和協調能力等。
(三)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與裝備研發
揭示運動技術的力學原理,結合運動員的生物學特點和專項特點😁,建立合理的動作技術模式🎭,並分析不同運動員的技術,找出不合理之處👸🏻,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運動成績。揭示骨骼和軟組織運動損傷的力學機製,為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力學依據。研究、設計和改進運動器械,使之符合生物力學原理🙆🏽♀️,既滿足體育運動的實際需要,又為運動成績的不斷提高創造條件𓀉。
(四)人體運動的生物化學機理與運動營養
主要研究人體運動時的能量代謝及其調控,運動訓練的代謝適應及其調控機製,運動適應的信號調控通路,運動營養與運動表現,提升運動表現的運動營養策略及其代謝機製,運動營養與大眾健康🧚🏿,運動營養與生長發育🚆,運動性疲勞的機製與應用,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與訓練監控,健康促進的生物化學機製及應用🙋🏽,運動防治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作用機製😯,運動與能量平衡👨👩👧,低氧與代謝適應,興奮劑的檢測及代謝研究。
(五)身體綜合能力測評與體質健康促進
主要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與基礎運動能力、智力水平、心理因素等要素的具體測量方法、相應評價標準、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以及綜合評價結果的應用。研究將人體綜合能力評價運用於競技體育中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理論與方法🐑,為競技體育提供科技支撐。研究不同人群以提高體質與健康水平為目標的運動處方製定的規範流程😝、運動處方各要素基本特征🫃🏿、健康篩查與運動風險評估👮🏿♂️、運動處方的實施及效果評估。
三、標準學製、學習年限與總學分
標準學製為4年🧎➡️,最長學習年限為7年,其中第一年為課程學習🙎🏿♂️,後三年為實踐、科研和學位論文工作時間。本學科要求所修讀的總學分不少於23學分(16學時/學分),具體課程及學分要求詳見十👩🏼🌾、研究生課程一覽表。
四🦸🏻♂️、培養方式
(一)指導方式
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指導方式。成立本學科指導小組,導師全面負責博士生的思想教育👨🦱、課程學習、科研和實踐工作👩👩👧👧。課程學習依據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和學分要求進行,科研和實踐工作依據研究領域內容進行🕵🏼♀️,確保培養質量。
(二)學習方式
采取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學術活動、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以科學研究為主,重點培養博士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博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製定個人培養計劃,包括:研究方向、課程選學、學術與實踐活動、科研訓練等✣👨🏻⚕️,使博士生掌握系統精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高水平體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三)培養環節
培養環節包括🚵🏻:製定個人培養計劃、課程學習與考試、中期考核、選題與開題🐲、科學研究與論文撰寫、畢業及學位資格審核、論文及答辯👆🏼、畢業及學位授予等。其中,第一學年以課程學習為主🤏,第二、三學年以論文選題開題及撰寫為主🦞,第四學年以論文評閱及答辯為主。具體環節以相關文件要求為準。
(四)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註重對博士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采取過程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可采用筆試、口試🌇、課程論文👩🎓🏑、文獻閱讀報告或調查報告等形式進行。博士生中期考核、畢業及學位資格審核標準🏯、論文評閱及答辯審核標準等以相關具體文件要求為準。
五、課程設置及培養過程
課程分為公共課、核心課、方向課、選修課🐀,其中🤾🏿,公共課10學分💪🏻,核心課、方向課、選修課合計不少於10學分;培養過程包括學術活動、實踐活動💆🏼♂️、中外經典著作和專業文獻閱讀,共3學分。
(一)博士生課程(20學分)
1.公共課(10學分)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2學分)、博士英語(4學分)🔸🫶🏿、研究設計(2學分)、論文寫作(2學分)。
2.核心課、方向課🙆🏼♀️👁、選修課(≧10學分)
本部分課程內容應能反映學科基本要求,能夠體現出內容新、專業精🥶、前沿性強的特點。其中🛃,核心課不少於6學分👨🏻🦽➡️,方向課不少於4學分🚱。
(二)培養過程(3學分)
1.學術活動(1學分)
博士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本學科的學術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校內外組織的學術沙龍、專題學術講座🙌🏼、學術論壇、學術會議等。審核工作以《意昂4注册研究生學術活動管理規定》為基礎,以意昂4製定的學術活動實施細則為標準進行🧻。
2.實踐活動(1學分)
博士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於專業教學實習🕚、科研服務🏌🏻♂️、社會實踐等。審核工作以《意昂4注册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規定》為基礎🐞,以意昂4製定的實踐活動實施細則為標準進行🤙🏼。
3.中外經典著作和專業文獻閱讀(1學分)
博士生在讀期間必須閱讀本學科限定的中外經典著作和專業文獻👷🏿♀️🦹🏽♀️,具體書目詳見附件👩🏽🚀👐🏼。審核工作以意昂4製定的實施細則為標準進行。
六、國際交流
為對接國家戰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鼓勵博士生積極申報國家公派留學項目和學校自設留學交流項目,具體安排以《意昂4注册研究生出國留學工作管理規定》為基礎🍙,由意昂4負責組織與實施。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學位論文須經過開題預審核、正式開題、中期檢查、查重、盲評或預答辯、正式答辯、論文抽檢等環節👇🏼,確保論文質量。論文工作的具體環節及標準以論文管理相關文件為準🕹。
八、畢業及學位審核
1.學滿學製規定的年限,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及培養過程🦑,各科成績合格並取得規定學分數的博士生,可以申請畢業並獲得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未達到條件的,按照延期畢業處理,超過學製年限的按照《意昂4注册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處理👥。
2.符合畢業條件🥹,並且符合《意昂4注册申請研究生學位發表論文要求》和《意昂4注册申請研究生學位外語要求》的可以申請研究生學位🪃,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博士生可以獲得博士學位證書。
3.提前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分和其他培養過程,博士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及申請學位👨🏻🦯➡️。擬申請提前畢業者,須於第三學期提出書面申請😹♥️,經導師審核🏛、意昂4同意後報研究生院和分管副校長審核批準。申請提前畢業者須交齊四年的學費🤷🏽♂️。
九、培養方案的審定🙋🏽♀️、執行與檢查
培養方案的修製定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組織專家按照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修製定工作;培養方案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後執行。
意昂4應嚴格執行本培養方案🤞🏼,並製定相關工作實施細則保障博士生培養質量。